《河南日報》,11月19日:04版
育優質小麥 讓饅頭更香
——專訪著名小麥育種專家、新晉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為鋼
“河南小麥創新力量一定會更好地噴涌而出,為國家和社會作出更大貢獻,實現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國‘小麥夢’?!?br>
□本報記者 尹江勇 師喆
前一天剛從安陽小麥示范基地回到鄭州,第二天又要趕赴海南繁育基地,11月18日上午,著名小麥育種專家、新晉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為鋼“忙里偷閑”,在省農科院種業創新中心的辦公室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。
“院士,是人生的一個加油站”
窗外冬日陽光明媚,法桐樹間鳥鳴清越。許為鋼院士面帶隨和的笑容,談及當選院士的感受,他說:“院士,應該把它看成個崗位,而不要把它看成一種榮譽,對我來說是人生的一個加油站?!?br> “就面積和總產量而言,河南省不僅是我國最大的小麥主產區,也是世界最大的小麥主產區?!痹S為鋼說,“我的工作是小麥遺傳育種,成為院士之后,仍然要繼續搞好自己的本職工作,和團隊的同志一道,為國家糧食安全盡一份責任?!?br> 不久前結束的省第十一次黨代會,提出我省要著力建設國家創新高地,許為鋼院士認為這體現了省委省政府胸懷“兩個大局”,“河南農業在全國占的分量是比較重的,我們理應把我們的發展、我們的追求,與國家的戰略緊緊聯系在一起?!?br> “我國小麥遺傳育種整體水平屬世界一流,多年來中國小麥平均產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,為解決國人口糧需求作出了重大貢獻?!痹S為鋼說,但是,目前河南在小麥遺傳育種上取得的成就主要集中在應用研究領域,進入新發展階段后,我們要全面提升創新體系的整體水平,要在基礎前沿研究方面“補短板”,要勇于擔當學科探索發展的先鋒,凝練一流創新課題,努力實現種業新突破,把關鍵核心共性技術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,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打下更加持續牢固的基礎。
“科研要滿足國家和社會的需求”
從事小麥育種工作38年來,許為鋼院士先后育成審定小麥品種14個。其中,“鄭麥9023”促進了主產區優質強筋小麥品種的大面積應用,“鄭麥7698”帶動我國優質強筋小麥品種畝產邁上700公斤的臺階,“鄭麥1860”解決了節肥與高產、優質特性同步改良的難題,每一步都精準擊中了我國小麥產業發展中的“痛點”。
未來小麥產業的發展趨勢是什么,小麥科研該向哪些方面發力?許為鋼認為,有兩個需求必須考慮。
“一個是要滿足我國現代化農業生產方式升級后的品種改良需求,要繼續提高產量水平、節約資源、降災保產?!痹S為鋼解釋,規?;a的現代農業,在提高產量的同時必須精算“成本賬”,實現對肥、水等資源的高效利用,還要增強對主要病害、自然災害等的綜合抵抗能力。
另一個是要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社會需求,著力發展優質小麥。許為鋼說,現在國產和進口面粉的品質已經不相上下了,下一步,我們還要努力滿足用于中國大宗面制品加工的小麥的品質需求,做出更美味的面條、饅頭、餃子等。
要實現這些目標,需要強化現代育種技術的應用?!安痪们吧褶r種業實驗室的成立,讓我們看到了河南在推動創新方面的決心?!痹S為鋼堅信,通過建設一流創新平臺,吸引集聚全國乃至世界的一流人才,把國內小麥科研領域的優勢力量疊加放大,河南小麥創新力量一定會更好地噴涌而出,為國家和社會作出更大貢獻,實現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國“小麥夢”。
“年輕人永遠是我們事業的希望”
科技創新的關鍵在人才。對于青年農業科技工作者的成長,許為鋼院士寄予了深切期望。
他向記者談起深藏在記憶中的一件往事?!拔业亩鲙熩w洪璋院士去世,在告別儀式上,吊唁大廳里擺滿了花圈?!弊屧S為鋼感動的是,花圈上的落款寫著寶雞市人民、武功縣人民……陜西各地送來的花圈和挽幛,都是以“人民”落款的,“那一刻讓我永遠記住了,要做人民的科學家?!?br> 在任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所長時,許為鋼在會議室墻上嵌上了四句話。
第一句是科學至上?!氨仨氁芽茖W擺到一個崇高的地位,并使之成為我們科研人員追求科學真理和創新的一種氛圍?!?br> 第二句是人才寶貴?!耙欢ㄒ廴瞬?,人才是干事的基礎,要尊重、愛護科研人員,要充分發揮科研人員作用?!?br> 第三句是奉獻光榮?!翱蒲袆撔掠酗L險、有失敗,很多科研人員可能干了一輩子,也沒有驚天動地的成果,但是他們的奉獻也是對社會的貢獻?!?br> 第四句是創造偉大?!翱蒲腥藛T要自強自立,勇于奮斗,去攻克難關,為國家和人民創造出更多科研成果?!?br> 解釋完這四句話的含義,許為鋼院士告訴記者:“我相信年輕人永遠是我們事業的希望。美好的中國,一定是依托我們的年輕人去建設的,我相信他們行?!?/span>